《我的肤浅读后感》——货币只是一个工具《国富论》

前言:在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中有这么一句话:“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,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。”如何才能让这本书成为我自己的一部分呢?最好的方法就是,做笔记,笔记可以是任何形式,画线是笔记,打星号是笔记,圈出关键字是笔记,甚至连在书上乱涂乱画也是笔记,同样的,读后感也是笔记,所以我希望通过读后感来记录我的想法,即使这些想法既幼稚又错误,希望以后的我能来看看曾经的想法。我计划以后看完每一本书都来发一篇读后感,也就是【我的肤浅读后感】这个文集,不为做给我的粉丝以及各位b站用户,只是记录、分享,这也正是我当初来b站当up主的初心。 

《国富论》,原名《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》,是一部经济学专著。简单讲就是探究经济学的一本书。在高中我们学过,供不应求,价格上涨,供过于求,价格下跌,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规律,在整本书都能看到。在读之前,一直觉得《资本论》和《国富论》应该差不多,但是读完之后完全不同,虽然讲的都是资本主义社会,但《资本论》主要揭示了资本的运作方式,主要受众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资本家或者国家管理者。《国富论》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出发的,目的是探讨国家的赚钱之道,但是这两本书都是讲的资本主义社会,关联起来是没什么问题的,《国富论》中描绘的更像是理想中的资本主义社会,那确实是一个非常自由繁荣的社会,大英帝国曾经的辉煌也确实不是虚有其表的,《国富论》中的赚钱方法甚至可以带入P社游戏中,完全没有问题,从国家层面考虑,能赚到钱,社会发展的快,那就是好,其他有什么问题都是次要的,关键是大体上要发展迅速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第一章主要是探讨一个国家怎么样才能叫富,要怎么富,针对的是国内发展,也就是我们玩家所说的“种田流”。第一节就开始探讨了分工的重要性。

书中所说的例子是制作扣针,一个人可能一枚针都做不出来,但是通过分工,几十个人负责不同的工序,一天就可以生产四万八千枚。

这个例子不管从哪方面讲,完美的解释了分工的重要性。国家富的一个标志肯定是有生产力的,虽然还没有开始讨论国富,但这个开头已经说明了一件事情:国富不只是钱多。玩过文明6的话,你应该知道,只要不停堆生产力和科技,那这个游戏就很简单了,生产力是很重要的。而且在这一章作者指出了工业和农业的区别,工业可以通过分工,生产力可以大幅度提升,但农业不行,农业受到限制很多,不像工业。回想一下P社游戏中,人口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,文明6中的人口只能等城市自己生产食物慢慢涨,食物增长的手段一共就几个:1.改良农场;2.建造谷仓等加成建筑;3.贸易,这几个方法加成都是很少的,反观生产力可以造个工厂,发个电,这个生产力可以暴涨,这也许就是工业分工的强大生产力吧。

第二节货币中,有这么一个定义贯穿了整本书。

商品的价格又地租、劳动工资、利润组成。可能你会问,成本在哪里,一个商品的价格不还有成本吗?这个好说,书中是那谷物价格举例,谷物价格被分成了三份:

地租,付给地主

工资,付给进行生产活动的劳动者

利润,付给农业家

第四部分,耕畜或其他农具的消耗,农业家补充的一部分,都包含在上面3个组成部分中。耕马有饲养马所需要的土地的地租,牧马的劳动工资,农业家垫付地租及维护费。

简单讲,就是成本所购买的,都是继续细分的,地租包括了养马的地租和种地的地租。

我拿前文讲的制作扣针来举一反三一下:

地租:工厂地租、生产钢铁的工厂、生产原材料铁的矿山

工资:制作扣针的工人、生产钢铁的工人、开采矿山的工人

利润:付给对于的资本家

如果其中还有其他中间产品,那继续进行细分,但总的来说,无论怎么细分都是属于这3个部分。看完这段,就理解了为什么地主总是最富有的一批人,地主可以收地租,但其他人要么走资本路线拿利润,要么就只能去赚取工资,只有地主是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能获得生产物以及赚钱。这不管怎么看这地主阶级就是对社会没什么贡献的,因此土地最好的还是不要出现私人持有,作者也论述了地主甚至是对发展有害的,土地是可以改良的,改良的土地的生产力当然是更高,但是地主一般不会去改良,毕竟固定的收入已经够了,在后文中作者指出最有可能改良土地的是小地主和富农,公民使用自己资本去提升生产力,这当然对国家好。

商品的组成,第二项是工资,这肯定是一个大头,这点可以结合《资本论》来看,其实《国富论》的观点与《资本论》没什么冲突的,《国富论》不是只吹资本主义好,弊端同样是有指出一些的。

比如雇主之间的结合,雇主是资本家,当然是能赚的多赚点,雇主不用联系就知道要压低劳动价格,而且统一,如果给的工资过高,那就会被同行耻笑。对比之下被雇佣的劳动者想反抗,法律上有限制,雇主统一打压,难度可想而知。

实际上,一切物品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得廉价。而在表面上,有些物品却变得比以前昂贵。

对比《资本论》简单讲就是资本家现在有了新技术的机器,从原来一天只能产2个,变成了一天产10个,生产力涨了,但是商品价格不愿意降价,就还是原价卖。原来10块钱只能买两个A,现在能买10个,而B产品没什么生产力提升,以前2个A的价格等于1个B,现在要10个A才等于1个B。那假设A一块钱一个,B以前是2块钱,现在A多了,还是卖1块钱,但是B要涨价到10块钱。微信读书里一条评论说明的很清楚:

“一个手机换一袋米,之后一个手机换两袋米,表面上手机贵了,实际上是米便宜了。”

这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通货膨胀。《国富论》中认为,货币不能代表真正的实力,货币不过只是一个交换物品的工具罢了,能稳定交换物品才重要。

当然还有针对打工人的收入解析。如果一个国家很繁荣,而且正在变得更加富裕,那么劳动报酬会不停增进,如果社会停滞不前,劳动工资会下降。这很好理解,活多的时候资本家要抢人帮他干活,资本家内卷。活少的时候就是:你不干有得是人干——员工内卷。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,当然是活多的时候好,工资高既能说明工作岗位多,又能说明国民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消费,那国家收入当然会越来越高。

那对于工资高低那也很好理解了,公式基本就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+-劳动需求。对于各种工作岗位,这个公式也是适用的,比如程序员为什么工资高,那不就是劳动需求高吗?需求的是高水平程序员,低等级的也取决于劳动需求的高低。所以导致了内卷的现象。

在第二章书中也总结了居民的资财划分,和价格的组成部分一样是三步走:1.生活开销2.固定资本3.流动资本。简单好理解,固定资本是已经拥有的资本,流动资本是投资用的资本,日常开销就是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。现金属于哪类?是属于流动资本,现金本来就是随时取用用的,现金就是货币,货币的本质就是用来交换物品的纸。因此货币除了保留部分日常开支,最好的去处就是拿来换取固定资本,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投资自己,只要能提高生产力,那都是你的固定资本,包括你的才能,你的电脑,你的各种工具等等。《国富论》也提倡节俭,节俭就是剩下不必要的开支,将这些开支投入到固定资本中,投入固定资本能够提升生产力,这当然可以赚到更多。

固定资本不一定是书中说的工厂商店这些,只要可以提高生产力,那就是固定资本,比如我的工作需要我抱着电脑跑来跑去,但是公司的电脑3个小时就没电了,非常不方便,而且电脑直接用电池性能也有所降低,所以我选择拿出我的流动资产购买了一台平板,通过平板的远程可以实现我不用带电脑,而且更加轻便,为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。同意,上一节课,学一些新东西都是从流动资本变成固定成本的手段,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学的那些没用的知识什么时候能刚好派上用场,当这些知识派上用场的时候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奇效。

后面呢?后面就开始讲国家贸易了,看看还是有点意思的,可以看出大英当时的强大不是没有原因的。但后面内容我实在是没怎么仔细看,仅作了解,毕竟离生活还是挺远的。看完后回想当时特朗普的对中政策,只能说懂王是真的懂,站在美国的角度,打贸易战,方向确实没错。限制进口,增加工作岗位,这对国家经济增长当然是好的。但是按《国富论》中所说的,贸易保护没问题,但直接禁止对于商品进口那问题还是大的,文中还论述了走私的合理性。对我这种门外汉来说,看看这本书还是挺有意思的。

读完之后,只有一个感觉,就是:货币不重要。

货币很重要!

货币不重要!

货币很重要!

货币不重要,货币能换货物才重要!

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富有,从来都不是看这个国家有多少钱,而是看综合国力,大清很有钱,但结局如何,钱再多也只有被抢的份。打仗烧钱,但最烧地方还是要看综合国力的强弱,二战时德国为什么强?二战的德国在攻打下一个地方后马上就能恢复当地生产工作,强大的后勤保障也是强大的一个原因。

只有非功利性的阅读,才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真正的人生勇气去面对人生的大风大浪

——罗翔

关键词:

上一篇:win7在哪里关闭防火墙(在哪里关闭防火墙)
下一篇:最后一页
热门推荐